首页 > 3 旅游知识 > 《西湖情韵》解说词3——柳浪闻莺

《西湖情韵》解说词3——柳浪闻莺

2010年3月3日 AEROFISH 1,991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错落在湖光山色间的西湖十景

处处堪称风韵独具

只有柳浪闻莺似乎例外

试想

烟拢长堤,何处不见杨柳

芳草迷离,所闻无非莺啼

然而

西湖山水间却只有一处柳浪闻莺

如果说艺术是普遍归结的抽象

那么柳浪闻莺就是

这样一种艺术的典型

柳浪闻莺的唯一性

恰恰是以它的普遍性来体现的

正是西湖山水中最基本的元素

建构了柳浪闻莺

使它的意境实现成为可能

柳浪闻莺景目的来源

出自神话传说

柳浪闻莺在湖山凸显的份量

和一个写了一部叫做

《再生缘》长篇弹词的女人有关

柳浪闻莺崇尚富庶安宁祥和的画卷

从出自当代艺术家之手的

钱王雕塑造型上

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事实上

柳浪闻莺正是通过呈现艺术

向人们呈现了一种人类的生命形式

清波门、涌金门

处处柳眠花笑,声声燕语莺歌

只因春来

传说西湖来源只有九景

只是在一个春天

家住柳浦的后生柳浪

邂逅耐不住寂寞变成美女的黄莺鸟之后

人、仙不同境界

竟也陡起一份牵挂

不久结为连理

婚后共同编织一挂锦缎

取名柳浪闻莺

后生柳浪和黄莺鸟的爱情故事

揭示生命的存在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牵挂

如果没有感情牵挂

生命的逝去

不过是日落回家

神话传说

存在一种生命情感的动力

以情感为基质

是人类生命形式的一种描述方式

柳浪闻莺另一个神话

是关于仙姥墩的

“仙云传”一书说

这个普通的土墩

曾经群仙云集

卖酒的姥吃了一粒仙丹

也和群仙乘风飞去

成仙后的姥在洞庭湖边

依然卖着百花酒

姥曾经卖酒的土墩

随着姥的成仙就唤做仙姥墩

仙姥声名远播

皆因酒香

连王安石也留有诗道

“花前若见余杭姥

  为道仙人忆酒家”

可叹的是

昔人已随白云去,此地空留仙姥墩

西湖东南一隅

有如此绿野仙踪所在

看来

平添一处柳浪闻莺

补齐西湖十景

绝非人事,实属天成

莺归柳浪,雁过松风

隔岸

《再生源》三个大字

将一代才女的人生理想

镌刻在时间的岩石上

在艺术的框架中观照柳浪闻莺

那么

对门那处叫做“勾山樵舍”的小屋

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代才女陈端生

寂寞深院锁清秋

一生悲切

在落梅乱如雪的窗下

青灯黄卷

创作了空前绝后的

长篇弹词体著作《再生缘》

而今《再生缘》以及陈端生的名字

已经和西湖共存留

而能留下无数风月印痕

见证几多浮生梦境的“勾山樵舍”

早已在湖山风物中湮没

乾隆十六年,就是公元一七五一年

莺飞草长的时节

勾山樵舍有女初生

这日

湖边的绿柳

竟然无风自拂水

才女陈端生

出生在一个家薮(sou)渊博的家庭

陈端生自小聪慧

博闻强志

十八岁开始著书《再生缘》

陈端生二十三岁嫁给了淮南的范秋塘

六年之后

范秋塘因科场案获罪,发配伊犁

这期间

又经历了丧母之痛

自此她心伤魂杳渺

肠断意犹煎

不得不搁笔

直到乾隆四十九年

在亲友劝说下,用一年时间

续完第十七卷

正如陈端生的人生理想

是一曲不能终局的挽歌

她没能写完《再生缘》

就因病撒手人寰,时年四十六岁

《再生缘》大结局的最后三卷

是清代另一位女作家梁德绳所续

梁德绳嫁给嘉庆进士,兵部主事

一生荣华富贵

她续书,只是借以消闲

虽然梁德绳使《再生缘》成一完璧

但《再生缘》最后的美满结局

恰恰是陈端生生命历程的反叛

是她痛憾于一生的浮生梦境

有哲人说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生命形式

而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形态

《再生缘》传世的价值和意义

恐怕就在于此

戎马倥偬,坐拥吴越大地的钱镠

身后一千多年

又以雕塑的形式

在西湖南岸的柳浪闻莺重生

厚重的军靴,钢性的盔甲,张满的弓箭

还有那越过天空悠远深邃的眼光

钱镠的生命

以“钱王射潮”的姿态

生生的活在吴越大地

西湖这颗明珠

所以到今天还熠熠生辉

照亮一湖秀色

得益于钱镠的豁达和睿智

钱镠建国之初

有方士说,王若改旧为新

有国止及百年,如填筑西湖

以建府治,垂祚当十倍于此

钱镠虽是马上得天下之王

但对于江山时世却参悟透彻

他以为,岂有千年而天下无真主乎

有国百年,吾所愿也

在中国历史上

山河统一远没有分裂的时间长久

但纵使长期分裂

人心仍趋于统一

上接李唐,下连赵宋

在两个连亘约三百年的大帝国之间

吴越有过七十二年

七十二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如白驹过隙

但是

吴越国五位国王

一概遵从“善事中原”的遗训

在兵戈纷争的时代

保境安民

于是杭州人不识干戈

物华天宝的江南

成为富甲一方的天下粮仓

这段历史情节延续了一千多年

难怪直到今天杭州人依然珍视钱王祠

江南春早,乍暖还寒

宋太宗的一纸进朝诏书

使钱弘俶遥望无限江山

顿觉触目愁肠断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公元九百七十八年

吴越国纳土归宋

吴越不再

然而湖山之间散落的吴越遗痕

却俯拾即是

恢弘大气的灵隐寺经幢(chuang)

素雅淡静的净慈寺

上、中、下三天竺寺

密云深处的理安寺

还有美若处子的保俶塔

苍重如老衲的雷峰塔

看尽沧海怒涛的六和塔

以及隐匿山中的不为人知的石窟艺术等等

无一不是逝去王朝

在京城西湖落日辉煌的投影

倘佯清晨的柳浪之中

才听得黄鹂三五声

转身间

眺望西湖西南

已是雷峰夕照

眼看着夕阳箫鼓几船归时

湖光山色间

已传来悠远深沉的南屏晚钟

柳浪闻莺独有的艺术特质

以及蕴涵的生命形态

超越了柳荫垂地柳藏莺的意境

不仅仅是一个现代人的解读

不单纯是一种认知的框架

而是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真实

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

【最后修改时间:2010年3月7日】

本文对我无帮助,减1分本文对我有帮助,加1分 (本文对您有帮助吗?)
Loading ... Loading ...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