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 旅游知识 > 《西湖情韵》解说词19——阮墩环碧

《西湖情韵》解说词19——阮墩环碧

2010年3月19日 AEROFISH 1,747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公元一八零九年 清嘉庆十四年

浙江巡抚阮元

在湖心亭西

用疏浚西湖挖出的葑泥推出一个小岛

杭州人为了纪念他

将这岛唤为阮公墩

小小岛屿

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

掩映在花木丛中

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

阮墩环碧就是以阮公墩为

主体构成的一道景致

从西湖公共大园林的概念来说

阮墩环碧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景点

但作为园林审美意境整体生成的一部分

以人作为园林意凝神聚的元主题

却在新西湖十景中独一无二

正如它的名字

小家碧玉 羞羞怯怯

一百多年来

阮墩环碧在潆潆湖水上

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九八十年一个夏夜

阮公墩仿古夜游中

环碧庄庄主首度开庄招亲

闺阁窗牍 豁然洞开

阮墩环碧从此客来人往 络绎不绝

那庄主

不是别人

正是“才通六艺”的浙江巡抚阮元

每一个城市都以自己的方式释放记忆

杭州人选择在虚设的喜庆场景中

和先人阮元

心来神往

湖山见证

阮元厚重的官靴

初次踏上杭州域界

他拜谒的第一人

就是民族英雄岳飞

公元一八零一年 清嘉庆六年

岳飞庙重新整颜

之后 在他的主张下

又以兵器重铸秦桧夫妇二像

跪于岳坟前

从远处眺望

湖中三岛的布局

呈规整的品字型

三潭印月始建于宋代

湖心亭成于明代

当阮公墩于清代落成后

江南西湖园林在人间仙境的再创造上

以 一水三山 的建构模式

得到了完美的再现

因为有了阮公墩

形成湖中三岛之后

西湖从普通公共大园林升迁为仙境

湖中寻梦

历朝历代不乏其人

阮公创意的阮公墩

在人间天堂圆了

方丈 瀛洲 蓬莱的完满结构

使无数后人神往不已

阮公推崇一水三山的审美意境

但他是不是人间仙境的追寻者

不得而知

但是历史上梦寐以求入海求仙的

却大有人在

“一水三山”这种

园林建构模式的产生

源于战国时代的神话和

入海求仙山的行为

《史记·卦(gua)禅书》记载

威 室 燕昭使人入海

求蓬莱 方丈 瀛洲

此三神山者

其传在渤海中 去人不远

患且至 则船风行而去

盖尝(chang)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

这一诱惑人心的神话

其实是根据西北地区昆仑神话

进一步繁衍出来的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

昆仑之虚 方八百里 高万仞

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 赤水之际

《淮南子·地形训》又说

昆仑阊阖之中

疏圃之池 浸之黄水

黄花三周复其原

是谓丹水 饮之不死

这一神话

随着时间推移

东渐演化而为蓬莱神话

它把以山为主变成以水为主了

在战国时代

蓬莱神话在临海诸国流传

故而齐威 燕昭等就派人寻求海上三山

找仙人和不死之药

秦始皇统一后

渴望长生不老

海上三山对他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他不但大规模派人入海寻求蓬莱仙山

以希望实现浪漫的幻想

而且还在宫苑之内现实地筑山引水

拟象海上仙山

《史记·秦始皇本记》裴骃(yin)《集解》引

《括地志》说

《秦记》云

始皇都长安

引渭水为池

筑为蓬 瀛

这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

第一个模拟海上仙山的构筑

到了汉武帝

他的求仙欲

比秦始皇有增无减

他把“筑为蓬 瀛”的秦代苑囿

进一步扩大

完善了 “方丈 瀛洲 蓬莱” 为核心的

“一水三山”组合形式

这在史记上有记载

这样

海上三神山那种可望不可及

漂浮在浪漫天空并诉诸想象的传说

终于在现实世界沉淀下来

在宫苑里取得造型的直观形态

变成可望 可及 可游 可居的

一系列如同仙境的具体景观

“一水三山” 的园林文化

代表着更多民众信仙求仙

好奇求异的文化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

蓬莱神话长期在苑囿

乃至文人宅园中不断积淀

或者以变相 简化的形式 表现出来

使得这一凝固着神话

宗教文化心理的园林建筑组合模式

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

取得艺术生命的延续性

阮墩环碧等组成的湖中三岛

就是这种文化在江南衍生的历史佐证

以人作为意聚神凝的元主题

使得阮墩环碧园林的意境整体

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建筑 景观和人文活动

凝聚着阮元的点点滴滴

而作为浙江巡抚的阮元

杭州人将一个小岛和他的名字相融

足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精神的气候”

在阮墩环碧我们可以寻见的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有一种精神的气候

就是风俗习惯和时代的精神


本文对我无帮助,减1分本文对我有帮助,加1分(本文对您有帮助吗?目前总+1分,1参与者。)
Loading ... Loading ...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