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 旅游知识 > 《西湖情韵》解说词14——云栖竹径

《西湖情韵》解说词14——云栖竹径

2010年3月14日 AEROFISH 2,202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云栖竹径

素以深山古寺,竹径磬声而称胜

清代西湖十八景

就有“云栖梵径”一目

云栖在五云山之西

山高坞深

气爽地湿,林茂竹密

旧传山上有五色瑞云盘旋

经久不散

云栖竹径意出于此

云栖竹径

四时如画

春天

破土竹笋

枝梢新芽

一片嫩绿

夏日

老竹新葟

千株攒簇

万棵摇曳

秋天

山含古木

黄叶绕地

夹径萧萧

冬日

翠竹镶玉

飞鸟啄雪

三国魏末

七个思想文化的先行者

集结畅游竹林

越名教而任自然

非汤武而薄周孔

竟至湮没了“正始之音”

这七人

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竹林玄学昭示的林下风流

形成了一道旷古未有的精神文化现象

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文学

和美学史的发展

竹林七贤虽远在中原白鹿山

从未杂指云栖竹径

但是一千多年来

这竹林精神

似滔滔江水

从中原流入江南

植根于云栖竹径

云栖坞自古有三宝

方竹、楠木和灵芝草

这方竹看上去圆融

其实生有棱角

《方竹铭》称颂说

行方而知圆

虚怀若谷

劲节可风

潇洒不俗

这做派

正是竹林七贤以自然为哲学底蕴

放任狂诞人格姿态的形象写照

黄花深巷

红叶低窗

那是四百多年前的一户杭州人家

这个博士弟子

俗姓沈

名祩宏

他的书房里放置一顶

乌纱帽和一顶僧帽

每当他带上乌纱帽引镜自照

就自语“不象 不象”

戴上僧帽再照

就连说“象(啊)象(啊)象”

有一天

偶然失手打碎茶杯

忽然醒悟

于是

世相一笔勾销,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

喜欢云栖环境清幽

更是受了竹林精神的感召

沈祩宏于是在此结茅居住

他终日默坐

在胸口挂一块铁牌

上写“铁树若开花,方与人语”

新篁旧竹几度

等到铁树开花那(一)日

这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沈祩宏

已经成(就)为莲池大事

云栖的竹径

深渊悠长

曲折回转于翠竹和大树之间

这小道

是清康熙时的御道原状

中间为米色平整石板

两侧用小碎石弹砌

在碎石和石板之间

用黑砖镶出两道黑线

黑线以内的石板路就是御道

专供皇帝行走

其他人众

不论是高官贵戚

还是布衣百姓

都只能行走在黑线之外

假如擅自进入

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公元一六八九年

清康熙二十八年

云栖竹径临幸康熙御驾

康熙此后又三到云栖

赋诗题额

赐大竹名为“皇竹”

时隔四十三年

乾隆南巡来杭

六到云栖

一入云栖

洗心亭和洗心池

跃然眼前

沿着竹径再往上

就是回龙亭

回龙亭以北有双碑亭

过去亭里有康熙、乾隆御碑各一块

因而得此名

从云栖竹径到双碑亭

竹子渐次退却

古树群落凸现

双碑亭的北面

竹径的尽头

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下的

就是遇雨亭

相传康熙皇帝游历到这里时

遇到一场大雨

于是康熙干脆坐在亭中欣赏美景

“遇雨”名字由此而来

亭内立有康熙诗碑

钱江风雨促前旌,竹树缤纷细草萌

夹岸黎元瞻拜切,频施膏泽惬民情

坚贞可以配松柏

劲挺可以凌霜雪

清瘦可以顶寒风

淡泊可以拒蜂蝶

高节可以干云霄

虚心可以友顽石

中国历史上爱竹成廦的不乏其人

晋王子犹称自己“不可一日无此君”

苏东坡则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画家文与可为了画竹

不避风霜雨雪

终日细心观察竹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姿态

结果任意挥洒

神形毕具

被苏东坡称为“胸有成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把心都扑在了竹上

结果总结出了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的画竹经验

云栖的山石碑亭竹枫和五云山相接

五云山

在西湖群山中

仅次于天竺峰、白云峰的第三座高山

虽是高山之巅

却有一马平川地

四周竹树环绕,芳草如茵

过去在这座山顶上有一座古朴的真际院

又叫五云寺

创建于公元九百六十六年

北宋乾德四年

旧时的盛景

今天尚存的还有古井三口

银杏树一株

这三口古井也很奇特

虽处于山顶却大旱不涸

泉清水洌

山顶的银杏

也是西湖著名的古树之一

大可五人合抱

高达二十一米

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树龄

现在这棵树虽中空却仍枝繁叶茂

而且树内生树

是西湖古树中最为奇特的一棵

登五云山远眺

层层山峦如大海波涛汹涌

不禁令人想起

遥望远岫青千迭

满山林木自妖娆,的诗句


本文对我无帮助,减1分本文对我有帮助,加1分(本文对您有帮助吗?目前总+1分,1参与者。)
Loading ... Loading ...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